Search

兒童急診幾乎每個月會有 1 到 2 位住院醫師跟我一起上白班,讓他們學習看診技巧和吸收第一線臨床實戰...

  • Share this:

兒童急診幾乎每個月會有 1 到 2 位住院醫師跟我一起上白班,讓他們學習看診技巧和吸收第一線臨床實戰經驗。

這個月有兩位住院醫師下來急診學習,其中一位已經是住院醫師第三年(R3)。兒科只要訓練三年期滿,即可獲得參加兒專考試的資格,考試成績合格後,可以得到兒科專科醫師執照成為正式的兒科醫師。然而,R3 住院醫師在參加兒專考試前,必須面臨人生抉擇,未來是要繼續留在醫學中心,當研究醫師學習次專科?還是要離開醫學中心到基層診所服務?

我問 R3 住院醫師未來的動向,他表示決定繼續留在醫院學習次專科,我提醒他次專科訓練結束後醫院不一定有位置可以讓他升主治醫師,而且研究醫師的收入遠比診所醫師低。R3 住院醫師說他了解所有現實情況,但他還是決定走這條路。我問他為什麼會下這個決定?他回答,學長你忘了嗎?上次我下來急診時,你跟我談到生涯規劃,你的一句話讓我思索許久:

「若只在醫學中心訓練三年當上兒科醫師,短短三年的學習真的足以應付未來至少三十年的醫師生涯,在目前開業競爭激烈的環境下,保障工作機會不被淘汰?」

因為我的一番話,他決定留下來訓練次專科,學習新的技能,幫未來多買一份「保險」。

我一向鼓勵住院醫師在醫學中心訓練時多方面學習,因為技能永遠不嫌多,未來醫療環境會發生什麼變化沒有人知道,多學習技能放在身上,做足準備,即使未來醫療環境發生劇變,有特殊技能的醫師較不用擔心被市場淘汰。

事實上,我現在對直屬學生更加嚴格。每個兒童急診研究醫師都被我要求至少要拿兩張次專科執照,因為我認為這樣的訓練拓展接觸到的醫療面向,才足夠應付兒童急診各式各樣的臨床變化;未來即使不當兒童急診醫師,有一張兒專執照、兩張次專科執照「防身」,也比較不容易被市場淘汰。

看似美麗的櫻花步道,轉角過後依然是相同的景緻嗎?沒有人知道!唯有做足準備 ,才能適應任何嚴苛的環境,處理所有突如其來的變化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